作业帮 > 哲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哲学论文:试析爱因斯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创造[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17:47:17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试析爱因斯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创造[1]
哲学论文:试析爱因斯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创造[1]哲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哲学论文】
论文关健词:爱因斯坦 人文精神 科学道德 科学美
  论文摘要:爱因斯坦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一直生活在荣耀与崇拜中。尤其是在他做出相对论等最重要科学创造成果的那些年代里,他一直遭受着疾病、贫困和家庭矛盾等多重困扰。如果没有杰出的人文素质,他就不可能在这么多困难的考验中点燃自己生命的火焰,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的杰出人文素质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对人类和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科学道德和科学美的探求。
  过去人们往往产生一种误解,认为现代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利于科学创新人才的成长,科学研究事业会受到社会的重视,科学家都是社会的“骄子”、“宠儿”。但是,笔者在对有关爱因斯坦的传记资料进行较详细的研究后却发现:在提出和发展相对论的那些岁月里,爱因斯坦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并不理想。与许多经历过困难与挫折的伟人一样,爱因斯坦在其科学创造活动最重要的年代里,其实也是生活在“逆境”中。如果没有坚定而崇高的人生理想,没有为人做出奉献的广阔胸怀,没有坚强乐观的个性和对幸福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向往,爱因斯坦是难以战胜重重困难,独自完成他对宇宙之谜的孤独探索的。这使我们认识到:杰出科学家的人文素质是推动他们一生走向科学高峰的重要动力。对于爱因斯坦来说,人文素质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他对科学道德和科学美的探求中。
  一、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从少年时代起,爱因斯坦就从阅读科学读物中感受到宇宙之谜巨大而永恒的吸引力。他尊敬并钦佩这些科学著作的创作者,相信他们从科学探索中获得了思想的自由和解放,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幸福和安宁。这使他很早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在自己的科学自传中说:“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而且,我不久就发现了这种追逐的残酷,这在当年较之今天是更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着的。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而且由于参于这种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爱因斯坦在《自述》一书中,批判性地指出: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中,受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支配,许多人无休止地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的人生观是违背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因而,、一个对人生意义持有深切理解的人是不会随波逐流的,因为物质欲望的追求只会使人感到痛苦和失落。为了寻求精神世界牢固的支点,他坚定地选择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在向我们提供的一切可能范围里,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
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以积极的态度肯定人生的意义。1934年他出版了《我的世界观》文集,其中谈到“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回答:“凡是认为他自己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是无意义的人,他不仅是不幸得很,而且也难适应生活。”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对人生意义的这种理解是很可贵的。他又说,人生的‘t善”的价值,在于“对人类和人类生活的提高有贡献。”这样的人,是应当受到尊敬与爱戴的。一个人为人民最好地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的工作。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他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这些论点表明,他从事科学探索的根本动力,是为人类的进步作贡献,这包括为人类打开通向真理的大门,并使科学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
1930年,爱因斯坦专门以《我们信仰》为题在《论坛和世纪》杂志上发表文章,明确地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领受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的这种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实践于他的各种重要科学和社会活动中。在爱因斯坦科学探索最重要、最关键的那些年,正是这种追求理想和真理的力量,支持他战胜了各种困难。1895年,爱因斯坦经历了第一次考大学失败的打击。第二年,他虽然通过补习考上了苏黎世工业大学,但不久,他的父亲破产了,家庭财产都用来偿还债务。爱因斯坦在给妹妹的信中倾诉了他当时沉重的心情:“可怜的父母真不幸,多年来一刻也没有幸福过,令我感到很沉重。”1900年,爱因斯坦大学毕业,通过考试取得了做教师的资格,并发表了一篇关于分子运动的很有创见的论文,但他却连个大学助教的职务也没能谋到。他多次向几所大学的教授们寄去言辞恳切的求职信,但都如石沉大海。从 1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