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医药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医药学论文:端粒、端粒酶与肿瘤[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15:07:51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端粒、端粒酶与肿瘤[1]
医药学论文:端粒、端粒酶与肿瘤[1]医药学论文
【免费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发生 人类 研究 细胞 激活 长度 酶活性 端粒 染色体 肿瘤

  端粒(即染色体末端)的发现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对其结构、功能、合成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近年来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端粒、端粒酶的研究进展以及他们与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一、端粒


  (一)端粒的结构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3′末端的一段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核蛋白复合物,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不同种类细胞的端粒重复单位不同,大多数长5~8bp,由这些重复单位组成的端粒,突出于其互补链12~16个核苷酸内[1]。人类端粒由5′TTAGGG3′的重复单位构成,长度在5~15kb范围[1,2]。与端粒特异性结合的是端粒结合蛋白,迄今为止,只在少数生物中确定了端粒结合蛋白的结构及表达基因,然而端粒结构与功能的保守性表明,这些端粒结合蛋白的特性可能普遍适用于其他真核生物。Chong等[3]在人类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端粒结合蛋白,但人类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复合体的结构还不清楚。


  (二)端粒的功能


  端粒高度的保守性表明,端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


  1.保护染色体末端:真核生物的端粒DNA-蛋白复合物,如帽子一般,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被化学修饰或被核酶降解,同时可能还有防止端粒酶对端粒进行进一步延伸的作用[1]。改变端粒酶的模板序列将导致端粒的改变,从而诱导细胞衰老和死亡[4]。


  2.防止染色体复制时末端丢失:细胞分裂、染色体进行半保留复制时,存在染色体末端丢失的问题[5]。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DNA丢失过多,将导致染色体断端彼此发生融合,形成双中心染色体、环状染色体或其他不稳定形式。端粒的存在可以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从而防止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丢失或形成不稳定结构[1]。


  3.决定细胞的寿命:染色体复制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细胞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端粒的长度决定了细胞的寿命,故而被称为“生命的时钟”[6]。


  4.固定染色体位置:染色体的末端位于细胞核边缘,人类端粒DNA和核基质中的蛋白相互作用,以′TTAGGG′结构附着于细胞核基质(包括nuclear envelope和internal protein)[3]。


  (三)端粒的长度


  端粒的长度在不同的细胞之间存在着差异。胚胎细胞和生殖细胞端粒的长度大于体细胞[7]。体外培养细胞端粒的长度随着细胞逐代相传而缩短,每复制一代即有50~200nt的DNA丢失,端粒丢失到一定程度即失去对染色体的保护作用,细胞随之发生衰老和死亡。所以,通过测定端粒的长度可以预测细胞的寿命[6]。人体细胞端粒的长度不一,存在着个体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每年减少约15~40 nt[7],最终细胞衰老。胚胎细胞和生殖细胞端粒的长度不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其原因就在于端粒酶的存在[7]。


  二、端粒酶


  (一)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


  端粒酶是由端粒酶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通过识别并结合于富含G的端粒末端,以自身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1]。


  1995年,Junli等[8]克隆了人类端粒酶RNA基因,在长约450个碱基的人端粒酶RNA(hTR)序列中,有一段长11个核苷酸的区域(5′-CUAACCCUAAC-3′),与人端粒序列(TTAGGG)n互补,发生在该模板区域的hTR突变将导致端粒酶功能的改变。


  端粒酶蛋白质成分的分离十分困难,直到1995年,Greider等[9]才纯化并克隆了四膜虫端粒酶的两个多肽成分,即p80和p95。1997年,人们克隆并描述了两种人类端粒酶蛋白TP 1(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1)[10]和TP 2(telomerase associated protein 2或hTRT)[1 1]。其中TP 1与四膜虫端粒酶蛋白p80同源,能与端粒酶RNA特异性结合;TP 2与啤酒酵母S.cerevisiae的端粒酶蛋白Est2p同源,和逆转录酶的结构相似,是端粒酶的催化亚单位,在肿瘤细胞端粒酶的激活中起关键作用[12]。


  四膜虫端粒酶RNA及其两个多肽成分(p80, p95)是组成端粒酶的唯一必要成分,鉴于端粒酶在进化中的保守性,hTR和TP 1、TP 2是否构成了完整的人类端粒酶,目前尚无定论。

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