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医药学论文 > 教育资讯

医药学论文: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进展[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19:05:32 医药学论文
医药学论文: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进展[1]
医药学论文: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进展[1]医药学论文
【免费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关键字:治疗 具有 作用 提取 抑制 活性 脱色剂 色素 黄褐斑 氢醌
  摘要: 随着对色素沉着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新的天然产生和已知脱色剂的衍生物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临床上则倾向于联合使用多种脱色剂治疗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对近年来皮肤外用脱色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色素增多性皮肤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对色素沉着机理研究的不断总结深入,外用脱色剂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现按作用机理将外用脱色剂大致分类综述如下:


一、酪氨酸酶(TYR)活性抑制剂


  TYR是黑素生成的关键酶,对TYR活性的调节,可直接影响黑素的合成。


  氢醌:氢醌是最常用的脱色剂,它对TYR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的治疗各种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常用浓度为1.5%-4%[4],但过度使用会产生褐黄病[2]。Amer等[3]用4%的氢醌霜和广谱遮光剂联合治疗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和雀斑(疗程12周),好转及显著好转分别为89.5%、75%和44.4%。氢醌还可以与维A酸和(或)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黄褐斑[4,5]。值得注意的是,氢醌有高度诱发突变及细胞毒作用[1]。


  Bolognia等[6]用黑素瘤细胞(melanoma cell)株研究发现DL-buthionine sulfoximine (BSO)或胱胺与氢醌合用增强醌对TYR活性或黑素形成的抑制作用。5%的BSO与2%或4%的氢醌合用对C57BL鼠的痛部皮肤的毛发色素具有协同减退作用。Bolognia等认为将来可能会用BSO/氢醌或胱胺/氢醌治疗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皮肤病。


  熊果甙[7]:熊果甙是从植物熊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它是一种安全而温和的外用脱色剂。在非中毒浓度下它对TYR活性有可逆的抑制作用,但对TYR的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影响。临床上用3%的熊果甙洗剂、霜剂等对28例黄褐斑患者进行了试验性治疗,每日2次。3个月后皮损面积减少,着色变淡,好转及显著好转率为71.4%。


  氢醌-α- 糖甙[8]:该化合物对TYR活性的抑制能力与熊果甙极相似。外用氢醌-α-糖甙或熊果甙均能使豚鼠的黑素合成减少80%左右。


  曲酸:曲酸是TYR活性抑制剂[2,9]。Garcia等[2]用5%果酸/2%曲酸凝胶和5%果酸。2%氢醌凝胶以脸部双侧作对比观察,治疗了39例黄褐斑患者,疗程为3个月。结果色素强度平均减少了58%。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均可用于治疗黄褐斑。


  甲基龙胆酸盐[1]:甲基龙胆酸盐是植物龙胆的成分之一,它可选择性抑制TYR活性。尽管它的作用强度比氢醌弱,但它在浓度<60mg/ml时对活的黑素细胞的黑素的起始合成阶段即有抑制作用,而且无细胞毒及诱发突变作用。它被认为是一种极可能替代氢醌的新的脱色剂。目前甲基龙胆酸盐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L-抗环血酸-2-磷酸镁(VC-PMG)[10]:研究表明,维生素C能通过减少邻醌类物质而抑制黑素的产生,可能黑素形成的多个氧化步骤有抑制作用。由于维生素C水溶液状态中不稳定,后来合成出VC-PMG。VC-PMG在肝或皮肤中被水解成维生素C而发挥药理作用,它直接或间接抑制黑素形成。用KHm-1/4人黑素瘤细胞与1%VC-PMG培养3天,黑素形成被抑制约48%±5%,而对细胞的生长只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临床上用10%的VC-PMG霜治疗了34例黄褐斑、雀斑等患者,结果表明、19例患者有效或较有效。


  壬二酸[11]:实验室和临床试验表明、壬二酸对功能亢进的黑素细胞的TYR活性、线粒体酶和(或)DNA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对很多色素增多性疾病有治疗作用。Graupe等治疗了5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组单用20%的壬二酸霜,另1组将20%的壬二酸霜与0.05%维A酸霜联用,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使用广谱遮光剂。结果表明,20%的壬二酸霜不管单用还是与0.05%维A酸霜联用,好转及显著好转率均达到73%左右,但联用,好转率(34.8%)明显优于单用组(5.3%),而且前3个月的色素沉着的减退作用也明显快于单用组。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法的耐受性一般都很好,未出现明显 的副作用。


  皮质类固醇:Kanear等[12]用0.05%的丙酸氯倍他索霜与遮光剂联合治疗了19例黄褐斑患者。其中3例因出现局部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于第4周终止治疗,另7例使用6-8周后色素清除率即达80%-90%。但疗效不巩固,停药4-6个月后医药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