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导游资格考试 > 教育资讯

2009年北京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北京文化与习俗第二节[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5 01:58:12 导游资格考试
2009年北京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北京文化与习俗第二节[1]
2009年北京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北京文化与习俗第二节[1]导游资格考试
【网络综合 - 北京导游资格考试】
第二节 曲艺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文人聚集京城,商业经济繁荣,诸般技艺杂陈,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北京自古就成为说唱艺术的摇篮,成为北方曲艺的主要集中地和发源地。
  辽、金、元时期,北京地区曾流行莲花落、道情、秧歌、词话等民间散乐。明代时,外地的一些时调、小曲与北京的音韵相结合,产生出了具有北京地方色彩的演出形式,并组成班子,俗称“档子”,北京的曲艺就形成了。清代,在满汉两种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北京出现了评书、八角鼓、双簧、单弦、相声、子弟书、数来宝、京韵大鼓、太平歌词、莲花落等五彩纷呈的曲艺形式。
  北京地区流行的曲艺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这一类中有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北京琴书和单弦;第二类是以说为主的曲艺形式,这一类中有相声、评书、快板(数来宝)等等。
  一、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又称“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早期是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区农民自娱自乐的方式,19世纪末才有了专业艺人演出。通县乐亭大鼓艺人翟青山在电台播唱时仅用一台扬琴伴奏,故称“单琴”。其曲调近似平谷调,只是板式都是一板三眼。早期的曲目以长篇大书为主,后经关学增的改进,唱调的前半句多为数说,后半句拖腔,加人多板式不同节奏的Ⅱ昌调,有疾有缓,曲目多取短篇。
  二、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河北农村的木板大鼓。19世纪后期传人北京、天津。1900年,刘宝全为了适应北京的听众,放弃了乡土口音,而以北京的语言声调来吐字发音,同时吸收了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韵律,逐渐形成京韵大鼓,专唱短篇曲目。京韵大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流派,即刘(宝全)派、张(小轩)派、白(云鹏)派。唱腔也较木板大鼓更丰富多彩。刘、白、张之后又有白凤鸣创的“少白派”、骆玉笙(小彩舞)创的“骆派”。诸派传人遍及各地,京韵大鼓成为北方曲艺中重要的曲种。
  三、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形成于清末,流行于华北。梅花大鼓是从清末流行于北京北城的清M大鼓发展而来的新曲种,因旧时的艺人(演员)多在南城演唱,所以当时人们称其为“南板梅花调”,而北城原来的清口大鼓被人们称为“北板大鼓”,以示区别。梅花大鼓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分操三弦、琵琶、四胡等进行伴奏。梅花大鼓腔调婉转动听,以在叙事中抒情见长。其快板紧张又充满活力,慢板深沉而饶有余音。梅花大鼓的传统曲目多取材于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
  四、京东大鼓
  因起源于京东地区的通州、三河、香河等地而故称“京东大鼓”,是由京东地区的民间,小调“地头调”发展而来。京东大鼓用当地语音演唱(只唱不说),三弦、扬琴伴奏,句尾拖腔滑稽,具有明显的京东韵昧。
  五、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称“西河调”、“河间大鼓”,起源于河北省中部的农村。清道光年间,艺人马三峰吸收民间艺术的营养对其进行了改造,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和音乐基础。西河大鼓于20世纪初传入京、津地区。其特点为:第一,说唱并重。第二,既有短篇、中篇,又有长篇;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代题材。考\试大\解放后,西河大鼓因马增芬的改革,开始用普通话演唱。
  六、单弦
  单弦又称“单弦牌子曲”,原为八角鼓中的一种演唱形式,以一人操三弦自弹自唱而得名。单弦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光绪年间,旗人随缘乐(本名司瑞轩)自编曲调在茶馆演唱,遂成为独立曲种。现在演出时则由演唱者打八角鼓,另有三弦伴奏,并创造了“单弦联唱”等新形式。单弦是一种曲牌联套体的演唱形式,通常在曲头和岔尾之间缀以数唱和若干曲牌。曲牌十分丰富,常用的有“太平年”、“云苏调”、“南城调”、“南锣北鼓”、“怯快书”、“罗江怨”、“焰口”等数十个,其曲调旋律变化多样,适合表现各种题材。
  七、相声
  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以幽默讽刺为特点的说唱艺术品类,是由笑话及吸收其他曲艺中的“说口”逐步发展而成的。其起源于商周时期的俳优和参军戏,形成于清乾隆时期的北京,后流传于全国。
  相声的表演方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个演员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个演员一逗一捧,通常有“一头沉”、“子母哏”之说;群口又称群活儿,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通过嘻笑与谐趣,揭露鞭笞腐朽反动的各种现象;评议针砭时弊;批评讽刺生活中的落后习惯与不良行为;歌颂美好的事物,反映人民的政治生活理想。相声的语言是艺术化的口语,它利用人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笑料和促使人们发笑的各种“包袱”,取得演出效果,是极受大众欢迎的曲种。
  八、评书
  评书是形成于北京、流行于北方地区的著名曲艺曲种。评书源于唐、宋时导游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