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乃斯的马怎么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09:15:02
巩乃斯的马怎么背?

巩乃斯的马怎么背?
巩乃斯的马怎么背?

巩乃斯的马怎么背?
自由生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巩乃斯的马》赏析
主题意蕴
周涛的散文《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
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形象、崇高品性,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并揭示了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认为骑兵和马车虽被淘汰,马却不会被取代,它有它的价值,而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那种“龙马精神”,也会永远传下去不会消失.
作者是在“文革”期间政治气候极端险恶时,在伊犁巩乃斯大草原的农场里,体验到巩乃斯马的品格的.马给作者以勇气和幻想,从马的世界里作者找到了奔驰的诗韵,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通过对马的观照,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精神的向往、追求.
正文前的小序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名马需要辽阔的草地才能驰骋,创作也要摆脱各种束缚限制,需要广阔自由的环境.
作品分析
《巩乃斯的马》文章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
作品通过以下方法揭示马的特殊品格.
1.比较.将马与牛、骆驼和驴子等动物进行比较,从形象、品性和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揭示马与众不同的特点:它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与人类是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让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故而认为“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很显然,马的形象寄托了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三幅巩乃斯马的壮阔图景:一幅是巩乃斯大草原雪夜驰马图,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如此钟情于马.一幅是夕照旷野里的群马景观,突出描写了马群首领的美丽强壮和尊严.一幅是暴雨雷电下万马奔腾的壮阔图景,作者用诗的语言描绘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这是描写巩乃斯马的主体部分.在这个场景中,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问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叙事人“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
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托尔斯泰的爱马和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马常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成吉思汗的铁骑,中国名马的历史及其和民族历史的紧密相连,等等.
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描写雪夜驰马感受后,说“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描写群马景观后,议论马的首领不搞“指定”,不靠关系,不凭血缘关系接班,以保证马群不退化,而人却常会忘记这重要之点.描写暴雨雷电下万马奔腾的壮阔图景后,揭示马的品格:“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粗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使马的崇高品性得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而又简练有力合乎理性的表现.
艺术特色
一、情感浓烈饱满,无论是描写、抒情还是议论,都满蕴着作者的爱马之心,对马的情有独钟.情感渗透在对马的优美外形的描写上,更渗透在对马的精神、品格的描写中,尤其是人马感应的描写,感情色彩极浓.雪夜驰马,马的雄健奔放,使作者压抑消失,心情开朗舒展,豪兴顿起,在颠簸的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高兴得大笑,狂笑,笑得从马背上跌下来;马的温柔;使作者在雪夜感受到暖意;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马嘶,使作者热血陡涌、热泪含眶,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慨.这些是描写,也是浓烈的抒情文字,描写和抒情融而为一了.有些议论也是这样,例如,关于马的品性的一段概括,“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是力与美的结合”,这是议论,但同时也是对马的最热烈的赞美诗,议论与抒情融而为一.在抒情手法上,则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如写马“温柔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写种公马“眼光里保持着父爱的尊严”,写奔驰的马“像一队尖兵”,像临危不乱的大将;写巩乃斯的马“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运用排比手法揭示和赞美它们.语言则秾丽、有力而流畅.
二、意境阔大雄壮.天苍苍野茫茫的巩乃斯大草原的背景,健壮优美的巩乃斯名马,无论是雪夜驰马,还是夏牧场上马群游移,都具有阔大雄壮的特色,尤其是暴雨电闪雷鸣中万马奔腾,则是这一艺术特点的极致.
三、将思想的表现与感性的叙述、描写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清澈而又深邃的风格.在《巩乃斯的马》中,“马”作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他对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现实与想象、情感与理性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不过,这种理性颇强的写作之所以能够达致崇高的风格,与其浸透了生命体验的感性的叙述、描写是分不开的.《巩乃斯的马》中描写的两个“马”的场面,是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特色的广阔壮烈的场面,正是这种特有的西部风情,提升了作为个体的作者生命境界,形成一种特定的西部气质,同时也显示出作为特定人文景观的西部气质是与特有的自然景观分不开的:这种广阔纯洁的自然景观是精神处于绝境的人的最后的支持,既逼迫又提升着使个体达到一种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对于周涛来说,马的优美而不羁的精神正是这种西部气质的象征,他偏重它自然的一面,尤其是自然作为人的精神的最后支撑这一点.他写到,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潜伏危险的年代,他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他就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找到了“奔驰的诗韵,辽阔草原的油画,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当然,也有我们在上段所指出的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互相激发的状态,终于将本来地方色彩颇浓的西部风情上升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境界.
四、结构严谨.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有一点偏见”起始,将马和其它动物作比,接着描述了巩乃斯马的三幅壮丽图景,然后展开联想,揭示和赞美马的品性,最后回到自己的“偏见”作结,照应开头,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