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 时间 黑洞时间 、宇宙、黑洞、光 它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吗?有是什么联系 没有的话在宇宙大爆炸之前 这个空间是什么样子的啊?如果这问题正确的话请回答 如果(之前)不正确的话,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1:28:32
宇宙 时间 黑洞时间 、宇宙、黑洞、光 它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吗?有是什么联系 没有的话在宇宙大爆炸之前 这个空间是什么样子的啊?如果这问题正确的话请回答 如果(之前)不正确的话,没

宇宙 时间 黑洞时间 、宇宙、黑洞、光 它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吗?有是什么联系 没有的话在宇宙大爆炸之前 这个空间是什么样子的啊?如果这问题正确的话请回答 如果(之前)不正确的话,没
宇宙 时间 黑洞
时间 、宇宙、黑洞、光
它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吗?有是什么联系
没有的话在宇宙大爆炸之前 这个空间是什么样子的啊?如果这问题正确的话请回答 如果(之前)不正确的话,没有以前那么也就没有过程咯,没有过程那么宇宙大爆炸的能量是怎么来的,宇宙为什么是在一百亿多年前的哪个点爆炸 而不是在50亿年前的一个点爆炸或 其他的任何一点爆炸咯

宇宙 时间 黑洞时间 、宇宙、黑洞、光 它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吗?有是什么联系 没有的话在宇宙大爆炸之前 这个空间是什么样子的啊?如果这问题正确的话请回答 如果(之前)不正确的话,没
时间,光是能量的另一种体现方式,而黑洞是一个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宇宙则由物质和空洞组成,光,时间等能量需要宇宙来传播!

推荐《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相信你看过后就知道了~

在宇宙大爆炸以前在我们这个宇宙里谈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所说的宇宙包括空间 没有宇宙也没有空间
观测证明宇宙是150多亿年前爆炸产生的 所以不是50亿年前 还有爆炸的时候这个点是唯一的 没有其它的点 所以没有可能在其它点爆炸 就只有这个点
黑洞是一种引力非常大的天体 它的引力使它自身压缩成一个非常小的点里 称为奇点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引力场越强 表明周围的时空弯曲的越...

全部展开

在宇宙大爆炸以前在我们这个宇宙里谈空间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所说的宇宙包括空间 没有宇宙也没有空间
观测证明宇宙是150多亿年前爆炸产生的 所以不是50亿年前 还有爆炸的时候这个点是唯一的 没有其它的点 所以没有可能在其它点爆炸 就只有这个点
黑洞是一种引力非常大的天体 它的引力使它自身压缩成一个非常小的点里 称为奇点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引力场越强 表明周围的时空弯曲的越厉害 所以只要接近黑洞到一定程度 连光也无法逃离 因为它会沿着弯曲的空间前进 一直到黑洞里面
光很简单 是由光子构成的一种波 光子和其它实物粒子比起来有它的特性 光子静止的时候没有质量 但是运动起来就有质量了 其实质量和能量在某个界限内分的比较清楚 但是超过某一限度就模糊不清了 可以互相转换 所以有理由相信 能量和质量的本质实一样的 都是由某种基本粒子构成的 这种基本粒子可能就是“弦”。
根据弦理论 时间是11维里的其中1维 空间是其中的3个维 另外7维里有6个维蜷缩在一个很小尺度的空间里 还有一个维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 而我们整个世界就是由这11个维和弦构成。
根据圈量子引力论 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时间单元”和“空间单元”构成的。
这两个理论都处在理论阶段 没有被证实
根据弦理论 世界有11条维 在第11维的世界里看我们这个宇宙 就像是看一条飘动的膜上的一个点 在我们的膜以外还有很多平行的膜也在飘动 这些膜会不时的碰撞在一起 所以科学家猜测 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就源自于这样一次撞击。
推荐你去看电影 the elegant universe (优雅的宇宙) 对你理解这些问题有帮助

收起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

全部展开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
这次,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很小、密度趋向很大。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正象我们上面介绍的那样,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收起

沸腾的黑洞,你将把物理学引向何方?透过奇异的黑暗,辐射出新世纪的曙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界出现了两朵乌云:黑体辐射与迈克尔逊实验。一年后,第一朵乌云降生了量子论,五年后,第二朵乌云降生了相对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又在这世纪之交,物理界又降生了两朵乌云:奇点困难和引力场量子化困难。这两个困难可能通过黑洞与大爆炸的研究而解决。
基本粒子,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是当代自然科...

全部展开

沸腾的黑洞,你将把物理学引向何方?透过奇异的黑暗,辐射出新世纪的曙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界出现了两朵乌云:黑体辐射与迈克尔逊实验。一年后,第一朵乌云降生了量子论,五年后,第二朵乌云降生了相对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又在这世纪之交,物理界又降生了两朵乌云:奇点困难和引力场量子化困难。这两个困难可能通过黑洞与大爆炸的研究而解决。
基本粒子,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是当代自然科学的三大课题。黑洞与宇宙学的研究与基本粒子,天体演化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黑洞的研究涉及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自然界,因此,黑洞是本连载的重中之重。
牛顿理论也曾预言过黑洞,将光作为粒子,当光被引力拉回时,就成为一个黑洞。它与现代理论预言的黑洞不同,牛顿黑洞是一颗死星,是天体演化的最终归宿。而现代黑洞,却只是天体演化的一个中间阶段,黑洞也在变化,甚至有些变化异常激烈。黑洞可以发光,放热,甚至爆炸。黑洞不是死亡之星,甚至充满生机。黑洞是相对论的产物,却超出了相对论的范围,与量子论和热力学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由天体演化形成的黑洞称为常规黑洞。
197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青年研究生贝肯斯坦提出黑洞"无毛定理":星体坍缩成黑洞后,只剩下质量,角动量,电荷三个基本守恒量继续起作用。其他一切因素("毛发")都在进入黑洞后消失了。这一定理后来由霍金等四人严格证明。
由此定理可将黑洞分为四类。(1)不旋转不带电荷的黑洞。它的时空结构于1916年由施瓦西求出称施瓦西黑洞。(2)不旋转带电黑洞,称R-N黑洞。时空结构于1916-1918年由Reissner和Nordstrom求出。(3)旋转不带电黑洞,称克尔黑洞。时空结构由克尔于1963年求出。(4)一般黑洞,称克尔-纽曼黑洞。时空结构于1965年由纽曼求出。
其中最重要的是施瓦西黑洞和克尔黑洞。因为黑洞一般不带电荷,却大都高速旋转,旋转一周只需千分之几秒甚至更小。一般来说,黑洞平均密度是非常大的,但黑洞质量越大密度越小。太阳质量的黑洞密度为100亿吨/立方厘米,宇宙质量的黑洞密度却只有10^(-23)克/立方米数量级与现在宇宙密度已相差不大,因此有人猜测宇宙可能是个黑洞也不无道理。
黑洞引出了奇点困难,体积为零,密度无穷大的数学奇点应该不会在物理界出现,但是自然界中实在找不到其它的力可以抵抗强大的引力,因此,在奇点附近有可能存在至今未被发现的相互作用或物理定律阻止奇点的形成,这也是研究黑洞的意义之一。
【本内容属[宇宙太空网站]收集于网络】
黑洞漫谈之静态中性黑洞
利用牛顿理论可知,当逃逸速度达到光速时,光也无法从星球表面射出,这就是牛顿黑洞。光的波动说战胜微粒说后,牛顿黑洞被人们淡忘了,因为波是不受引力影响的。有趣的是,从广义相对论计算出的黑洞条件与牛顿理论计算出的完全相同,从现代眼光看,牛顿理论的推导犯了两个错误:(1)将光子动能MC^2写成了(1/2)MC^2,(2)把时空弯曲当成了万有引力。两个错误相互抵消却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因此静态中性黑洞的视界半径与牛顿黑洞的半径完全相同。视界就是(在经典范围内,相对论属于经典物理)任何物质都无法逃离的边界。
我们说的黑洞大小是指它的视界大小,黑洞内部其实基本空无一物,只有一个奇点。这个点的体积无穷小,密度无穷大,所有的物质都被压缩到这个点里。先前我们说过,奇点可能不存在,我们把它当很小的点就可以了。我们来看黑洞吞噬物质的场面:假设两艘飞船里分别有两个人A和B,A远离黑洞,B被黑洞吸引。在B看来,它不断的接近黑洞,不断的加速,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过视界,又以极短的时间撞向中心奇点,被压的粉身碎骨,连原子核都被压碎。在A看来,他看不到B的真实过程,他看到B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停在视界处,逐渐变暗,最终消失。A看到的只是B的飞船上外壳发出的光的行为,B的真实部分早在A不知不觉中撞向了中心奇点。之所以会有减速过程是因为接近黑洞处时间膨胀,使A看到的速度变慢甚至接近零了。A看到的光停在视界上并不与光速不变原理相矛盾,光速不变原理指的是在四维时空中,光走过的四维距离是零。当时空平直时,三维光速是个常数。时空弯曲时,三维空间中光会偏折。在视界处,时空极度弯曲,无穷远处的观察者看到的光速是零。但在视界附近看到的光速还是光速,因为在小区域内时间进度是相同的。光速不变不是简单的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光都是所谓的匀速直线运动。不过三维空间中任何物质的速度都不超过光速目前仍是正确的。
通过坐标变换,可以得到宇宙的克鲁斯卡时空,它将全时空分为四个对称区域。奇怪的是我们的宇宙似乎只占两个区域,其中1区是我们普通的宇宙,2区是黑洞视界内的宇宙,3区是一个与我们的宇宙对称的宇宙,通过虫洞与我们的宇宙相连,只是这种虫洞只有超光速信号才能通过,光与普通物质无法通过这种黑洞的虫洞进入另一个宇宙。4区是白洞视界内的宇宙。可以说黑洞理论预言了白洞和另一个宇宙。白洞和黑洞相反,经典范围内是个只出不进的天体,它也符合物质不灭定律,它吐出的物质是原本就存在的。方程中虽有白洞解,但不等于现实中一定存在白洞,只是有存在的可能性。霍金等人证明,小黑洞与白洞不可区分。有人猜测黑洞和白洞可以相互转化,白洞喷发的物质来自黑洞吞噬的物质,甚至宇宙的原始大爆炸就是白洞喷发。按大爆炸标准模型,宇宙最可能的结局是物质收缩为原初奇点。全宇宙的物质收缩为一个点,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有可能存在黑洞向白洞转化的条件,从而引发下一轮宇宙大爆炸。
量度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的物理量叫做“时间”。它表征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任何一种周期运动的周期都可作为时间标准,如中国古代的水漏,十二地支(子,丑,寅,卯……)都是利用周期性的计时方法。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这是人为的。计时起点不一定是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在物理学中,将太阳每连续两次经过观察者所在的子午线的时间称为一个太阳日,即一昼夜。因太阳日略有差异,取一年中所有太阳日的平均值作为时间的标准,称为一个平均太阳日,简称1日。1日分为24小时,1小时分为60分,1分又分为60秒,于是规定1日的86400分之一为1秒作为时间标准。但是这样规定的秒是不精确的。1967年在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上,规定以基态铯133原子的两超精细结构能级之间的辐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为1标准秒。时间常跟位移或平均速度相对应,例如:“五秒钟内所发生的位移”或“头两秒内的平均速度”。
时间是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是世界和万物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和万物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时间是世界和万物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
运动和变化只有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才能发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世界和万物就不会发生任何运动和变化。我们观察世界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必须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作为观察的条件,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作为观察的条件,就不能发现任何运动和变化的特征。
例如,飞矢不动。说的是用弓射出去的飞箭如果在一个时间点上它是固定不动的,只有在一个时间段里,箭矢才会从一个地点运动到另外一个地点。
例如,我们用照相机拍摄运动的物体。拍摄时照相机镜头快门开启的时间越短,所得到的图像越清晰,镜头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所得到的图像越模糊。
时间是世界和万物的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
世界和万物是由时间作为内在规定的世界和万物,没有时间规定的世界和万物是不存在的,离开一定的时间,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存在。
例如,一个人有生卒年月;一棵树有生存年限;地球、太阳和银河系也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段里的物体。超过了一定的时间段,人就不是现实的人,树就不是现实的树,地球、太阳和银河系也就不是现实的地球、太阳和银河系了。
时间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和万物的其他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物”或物质。
时间不同于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是时间的本质,时间是运动和变化的表现形式;时间也不同于数量,时间是数量的本质和内在规定,数量是时间的表现形式;人类发明和广泛使用的钟表是纪录时间数量的工具,人们通过观察记录时间数量的钟表指针的变化,就可以知道某一特定时间段的长短,知道某一时间的具体数量规定。
时间同运动和数量、同世界和万物的其它组成部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时间同运动和数量、同其他组成世界和万物的“物”或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共同本质,是统一世界里的家庭成员。时间同运动和数量同组成世界和万物的其他成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释义】
①物质存在的可用钟表来量度的属性。某一过程的发生、发展、终止,既反映了过程的持续性也反映了顺序性。过程的持续性表现为时间间隔,顺序性表现为日期和时刻。

②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没有离开物质和物质运动的时空,也没有离开时空的物质。物质是永恒的、绝对的,作为物质存在基本形式的时空也是永恒的、绝对的,但时空的具体表现形态和特性是多样的、可变的、相对的。
◎注:时间从学术上来说不是一维的,也不是不可逆转的流逝。时间是二维的,就像复数的平面。时间有实轴、虚轴之分。时间在实轴上时间是有意义的,也就是现实的时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时间:过去、现在、将来。而在虚轴上的点,只是时间的一种形式,一种可能发生的形势,在我们开来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虚时间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影响到我们。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像霍金所说的进行时间旅行的话,就会经过虚时间轴,到那时虚时间对咱们也就不难理解了,更加对咱们有影响。
【相关词语】
1.闲暇,空闲
2.岁月
3.时刻,如:现在的时间是12点整。
4.持续的长度,如一节课的时间是50分钟。
5.与空间相对应的存在:时间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属性。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是物体与外体联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加详细的解释】
有且只有物体与外体联系时,物体的时间属性方能存在。物体之间的时间属性,是由于物体之间保持同步性而存在。每一个物体都要影响与之联系物体的时间属性。他们使之同步。
就像黑洞一样,因为与外界分开,导致时间停滞。虽然有外物体进入里面,但是由于他们都受到黑洞的强大引力而使自己与黑洞同步。因而黑洞的时间属性只受自己影响。
现在是什么时间?”或者“现在离新年还有多长时间?”这恐怕连小学生也觉得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可如果把词序颠倒一下再问:“时间是什么?”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顿觉茫然。事实的确如此。“时间”对我们是再重要、再平常、使用再多不过的概念了:“要抓紧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人们把时间看作是不依赖于任何其它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无休止地均匀流逝的客体;在中学生数学、物理课本中,时间被表述成一条有起点、有单位、有指向、无始无终的直线,这就是符合人们常识的牛顿“绝对时间”,也是直到本世纪初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的时间念。
真理是相对的,它总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后,物理学、天文学的新成果、新发现向“绝对时间”的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时间不能脱离宇宙及其事件的观察者而独立存在,时间是宇宙与其观察者之间的联系的一个方面。处于相对匀速运动的不同观察者,一般对同一事件总会测出不同的时间。例如,相对观察者作匀速运动的钟总是比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钟走得慢,钟的相对速度越大,越接近光速,效应越明显。另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直接推论是,由于引力场的原因处于地球表面不同高度的时钟走速不一样,海拔越高钟速越快,差值约为1.09×10-16秒/米(海拔),即每升高100米,时钟变快百万亿分之一秒。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做出的这些预言已经被实验所验证。另外,如果承认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本世纪重大天文发现(河外星系谱线红移、微波背景辐射、不同星系上近似的氦丰度)提出的“大爆炸”宇宙模型,那就要接受我们这个宇宙必然有“开端”(至少在100亿年前吧),并且还可能有终结(至少在几百亿年以后),多么惊世骇俗的结论!
还好,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得出的现代宇宙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我们这个观测所及的宇宙(范围约150亿光年)是有限无界的,即在空间—时间尺度上有限但无边界(或边缘),无始无终,无生无灭!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新的宇宙模型,由此做出的科学预言还要接受实际观测的验证。
总而言之“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实质上是探索时间的本质,这只是极少数科学家、哲学家热心研究的课题,而且远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看来还需要长期探索下去。好在对于时间的实际应用,按常规理解就够了,在个别领域,有时需要给时间加上相对论改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