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对我国国民精神有什么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3:24:09
文革对我国国民精神有什么影响?

文革对我国国民精神有什么影响?
文革对我国国民精神有什么影响?

文革对我国国民精神有什么影响?
影响主要表现在:
生活的倒退,
精神的压制,
人性的压抑,
人伦的混乱,
理想的错位,
道德的扭曲,
是非的颠倒,
人格的丧失.
(我会继续补充)

影响肯定是有的,中国很多文化很多传统在文革时被抛弃了,中国人的信仰也收到了很大的冲击。
对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是非颠倒,黑白颠倒一直影响了2代人!至今老一辈的人都无法抹去这屈辱的阴影!无怪~老毛就是这样来影响中国的......
对于7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影响不大.
对于当前的中老年人,不能说没想到影响.我有两位同学,当年的事,依然耿耿于怀,快六十了,四十年不说话,同学...

全部展开

影响肯定是有的,中国很多文化很多传统在文革时被抛弃了,中国人的信仰也收到了很大的冲击。
对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是非颠倒,黑白颠倒一直影响了2代人!至今老一辈的人都无法抹去这屈辱的阴影!无怪~老毛就是这样来影响中国的......
对于7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影响不大.
对于当前的中老年人,不能说没想到影响.我有两位同学,当年的事,依然耿耿于怀,快六十了,四十年不说话,同学聚会,他们也从不闯车.
从社会上层,许许多多的真正的学者已经去了,没留下任何思想,精神,残存下来的,真正的思想已被文革整掉了一半,说话做人战战兢兢,对社会贡献的力量已经没那么大了。另外,高层政治为以前的运动所受的影响,肯定还是有的,至少影响了某种政治风格,这是我们小民不能尽知的。
从社会横切面来看,十年的社会发展的停顿,怎么能说不拖后了现在的脚步呢。就算现在穷追猛赶,也是白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啊。而且因为上面对文革中的种种说法还没个检讨定论,以至现在的许多思想教育都传承了当时的观点(如语文及历史教科书里的一些观点等),都继续在给现代人一些误导。还有的就是中国社会中原有的许多优秀传统及文化精华,已经在文革中跟那些糟粕一起被铲除掉,对于许多今天的人来说,也许永远再也回不来了。当然没有了这些中国也一样能走下去,但不能不说那是文革对今天的影响。
从下层来看,在个人生活中,父辈们以前经历无疑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性格人格,也无疑会影响到对下一代。当你特别讨厌或特别欣赏你父母或祖爷母的某种与众不同的特殊的人格或生活方式并对它进行反抗或模仿时,说不定那就是他们在文革那样的环境中形成的。这算是影响吧?

收起

呵呵哦,太难说了,可以作为一个大课题研究啊!

不觉得现在的日本人朝鲜人比我们更象传统的东方人吗

最大的就是让我们都习惯了说大话说假话说不实际的话,现在还是这样呀

全体倒退。

这场浩劫
让中国人失去了灵魂 失去了传统 失去了道德 失去了理想
失去了自由 失去了思想 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过去的否定 导致了如同2千年前秦朝初统时的恐怖景象
其中最让后人惋惜的是在浩劫之后 中国人变了 彻底的变了
应该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了
可以说 中国文化因为这场浩劫死了 他的表皮还在 但内在已经被掏空
行尸走肉....

全部展开

这场浩劫
让中国人失去了灵魂 失去了传统 失去了道德 失去了理想
失去了自由 失去了思想 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过去的否定 导致了如同2千年前秦朝初统时的恐怖景象
其中最让后人惋惜的是在浩劫之后 中国人变了 彻底的变了
应该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了
可以说 中国文化因为这场浩劫死了 他的表皮还在 但内在已经被掏空
行尸走肉....
无论嘴上如何说无论现在如何挽救 现实是不可回避的
中国文化 已经从大部分中国人的心里消失了
后人应该铭记这场浩劫 认真总结这些教训 深刻的批判那些欺骗的伎俩 深入思考当时群众的心灵状态
破除万难
中国人的精神 有朝一日会找回来的

收起

浩劫阿

10年浩劫 让中国经济倒退20年

从各方面严重的倒退.

让普通人民的情绪得到宣泄(现在你搞个聚会什么的行吗?)
让上层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噤若寒蝉(看看现在中国如经济学家之类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又该修理一下了)
让那一代人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目无法治 )
让党的领导地位得到极大的巩固(这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
让中国的奴隶文化几乎断根(不幸的是,现在奴隶文化又开始大行其道了)
让中国人们以无知者无畏的心态投入到赚钱事业(发...

全部展开

让普通人民的情绪得到宣泄(现在你搞个聚会什么的行吗?)
让上层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噤若寒蝉(看看现在中国如经济学家之类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又该修理一下了)
让那一代人得到了极大的自由(目无法治 )
让党的领导地位得到极大的巩固(这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
让中国的奴隶文化几乎断根(不幸的是,现在奴隶文化又开始大行其道了)
让中国人们以无知者无畏的心态投入到赚钱事业(发展经济)中去(好像对现行政策,还是很有帮助的)

收起

文革对我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比较深远,以下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革”中形成高潮,又在70年代末猝然结束。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知识青年”群体的历史评价,一直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当年的“知青”密切关注的事。
“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劳动就业的措施之一,而这种措施在“文革”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演变成了史无前...

全部展开

文革对我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比较深远,以下是有关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革”中形成高潮,又在70年代末猝然结束。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知识青年”群体的历史评价,一直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当年的“知青”密切关注的事。
“文革”前的“知青上山下乡”是劳动就业的措施之一,而这种措施在“文革”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演变成了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的组成部份,这场在30年前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上山下乡运动,不仅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而且冲击了这2000多万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周围的社会。可以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像一道狂飙,在中国历史的平面上轧出了深深的轨迹,永远不可磨灭。这道轨迹,蕴涵着多少辛酸、多少血泪,又留下了多少经验和教训啊!
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渊源
作为一场震撼中华大地的大规模青年运动,上山下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渊源的。
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志愿去山区、农村、边疆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举动。例如,1955年8月9日,北京郊区五名青年杨华、李秉衡、庞淑英、李连成、张生向北京团市委提出要求发起组织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申请,北京团市委批准了他们的请求,组织了一支60人的垦荒队。当时,以胡耀邦同志为首的团中央书记处肯定了他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勇往直前、战胜困难。同时又指出,组织大量的高小、初中毕业生到边疆去的条件还不具备,他们大多数家庭在农村,应在自己家乡为社会主义出力。1956年1月21日,团中央派专人到浙江温州,向在大陈岛开荒的20名青年组成的志愿垦荒队赠送了题有“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锦旗,并宣读了团中央的祝贺信。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写道:“城市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在这里,把城市中小学毕业生称为知识青年,把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行为归纳为“下乡上山”。这是党和政府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知青上山下乡并不是人为强制实行的,它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相联系的。50年代中期,国家还不可能马上就完全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家在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生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困难,而农业生产对于中小学毕业生的容纳量却是巨大的,全国合作化光会计一项,就需要几百万人,因此毛泽东在1955年9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一个按语中发出号召:“组织中学生和小学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57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也明确指出:“从事农业是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方向,也是他们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
60年代,单一经济体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就业的出路越来越窄。另外由于长期忽视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呈几何比例上升,城市人口积压,就业的问题更是积重难返。同时,60年代我国又连续出现灾荒年,我国经济进入了空前的困难时期,再加上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的援建项目陆续下马,必然决定要大量裁减职工。苏联又催还贷款,致使我国经济出现低谷。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党中央针对具体国情,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缓解城市的压力,知青上山下乡作为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长期工作被确定下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这一作法逐渐成为调节城乡劳动力的重要一环。
所以,知青上山下乡是我国单一呆板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如果不理顺经济关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允许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营与全民所有制同时并存、广开就业之门,即使不发生“文化大革命”,知青上山下乡的作法仍然要产生。
总的说来,1955年-1966年这段时间的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做得还是比较稳妥的。党中央是结合国情探索一条就业门路,知青的思想也是比较安定的。从1962年秋到1966年夏,4年共计下去知青129万,它适应了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要求,减少了城镇人口,支援了农业生产和边疆建设。在这些知青中,有一些是主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放弃了升学、就业的机会,立志从事农村和边疆建设的青年。他们在知识青年建设农村和边疆的事业中,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是有志青年学习的榜样,比如全国闻名的回乡知青徐建春、吕根泽,城市下乡知青王培珍、邢燕子,还有在改造低产田等方面作出显著贡献的江西知青宋喜明、“自己找艰苦的路走”的天津知青赵耘,放弃留京、主动下乡的北京知青侯隽等,他们闯过了思想关、家庭关、劳动关、艰苦生活关和社会舆论关,成为知青参加农业劳动的开路先锋,作出了贡献、锻炼了自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