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17题 闲人悟进一共17题 现只给30分 等答案最好的 马上加50分 说道做到 就是怕百度黑分了 希望认真 简洁 12月20号中午之前有效 等着要1.概述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6:11:57
历史题17题 闲人悟进一共17题 现只给30分 等答案最好的 马上加50分 说道做到 就是怕百度黑分了 希望认真 简洁 12月20号中午之前有效 等着要1.概述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概

历史题17题 闲人悟进一共17题 现只给30分 等答案最好的 马上加50分 说道做到 就是怕百度黑分了 希望认真 简洁 12月20号中午之前有效 等着要1.概述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概
历史题17题 闲人悟进
一共17题 现只给30分 等答案最好的 马上加50分 说道做到 就是怕百度黑分了 希望认真 简洁 12月20号中午之前有效 等着要
1.概述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概述先秦华夏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分析华夏民族观念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3.从春秋战国历史过程分析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
4.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5.试评价秦始皇,以及秦皇汉武比较
6.试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试就三国鼎立的历史分析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8.西晋统一政权迅速灭亡的原因
9.概述东晋南朝黄河流域人口南迁的历史影响(政治、经济、文化)
10.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内容
11.简述辽朝南北面官制的内容及其意义
12.试述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13.试结合史实评述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14.试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特点
15.试述明清两朝赋役制度的发展及其意义
16.结合史实评述元明清三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7.华夏文明被认为是不间断发展到今天的古文明,你如何理解?
威震大黄蜂同学,你真的蛮NB啊!我先看看 如果是对的
武大的同学们 你们有福了啊 赶快打印 星期天就要考试了
8 12 15题我觉得太简洁了 老师说选三四个题 一个题都是起码25分 怎么可能那么简单 比如15题 还要说意义啊

历史题17题 闲人悟进一共17题 现只给30分 等答案最好的 马上加50分 说道做到 就是怕百度黑分了 希望认真 简洁 12月20号中午之前有效 等着要1.概述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概
1.内容: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对象是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影响: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通过分封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因此得到了加强.
④西周后期随着王室的衰微,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背景: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影响:不会
3.一、秦据有关中、四川两个经济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二、先进战胜落后,秦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三、精英荟萃,秦具备人才优势
四、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4.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3.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4.修筑驰道.
5.北御匈奴,筑长城;南征百越,凿灵渠
6.进行大规模移民
5.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开疆阔土,统一天下,统一文字,统一制度,创立了郡县制度,修筑长城,统一文字和制度,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被李贽称为“千古一帝”,也可以说是“千古英雄”,但是他焚书坑术,为了个人享乐而不顾百姓疾苦,在后世留下千古骂名,可以说用“功过参半”、“褒贬不一”来形容他非常恰当.
秦始皇:
功:①灭六国统一中国,使中国人民解脱几百年战争痛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③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经济交流;
④修筑万里长城,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进攻.下令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过: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
②刑法严酷,徭役繁重,赋税沉重,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也为其灭亡种下苦果.
总结:总之,秦始皇功过参半.
汉武帝:
功:①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巧妙地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有利于国家政治上的统一.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2000年封建制度的主导思想,对东亚其他各国也有着影响.
③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有效地控制经济环境.
④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使中原地区的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下安居乐业.他的国号能成为一个民族的永久命名.
过:
①他迷信武力,多次消耗国力,把文、景时期的积蓄花完,而且国家财政赤严重.晚年导致山东等地区起义不断.
②晚年,他变得昏庸,喜怒无常,任用小人,株连了许多大臣.也迫使自己和亲生子兵戎相见.但是,最后他能下罪己诏来自我批评,这个虽然是形式,但是有着起实在的意义.
总结:汉武帝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史家评论:有前秦的过失,而无前秦的后果.
6.
1.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中统一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拥护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同时,又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阴谋叛乱之机,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畏罪自杀,牵连被杀的列侯、官吏、宾客数万人.武帝由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七人与诸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又采用酎金夺爵等方式废掉了一些侯国.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次,重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在削弱诸侯王和列侯的同时,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的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的目的.
2.改革改政体制,加强皇权
主要有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3.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4.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继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家公羊学派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董仲舒还积极鼓吹尊天就必须尊王,为封建皇权披上了“君权神授”的外衣.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强调治国要“德刑并用”.因而为武帝所称道,诏行全国.这种王道、霸道杂用的统治思想,一直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
为了按照儒家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于是,在中央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官,授儒家经典.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是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7.
夏、商、周三代,虽然小邦林立,史称“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周初分封,“凡一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但所有这些小邦或封国都先后统属或臣属于继起的夏、商、周三个中央王朝之下,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大一统格局.此后,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前期,中国又先后经历了三次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发展历程:第一次是从春秋战国走向秦汉大统一;第二次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走向隋唐大统一;第三次是从五代十国、宋、金、辽走向元、明、清(前期)持续三代的大统一.总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表现出鲜明而旺盛的统一趋势.
毫无疑问,无论是分裂,还是统一,都会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但相形之下,统一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而分裂往往带给历史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孙中山先生就曾经说过:“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一)分裂的代价
虽然在某些分裂时期,往往会形成多处政治中心或经济中心,产生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出现如春秋战国那样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产生像南北朝那样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然而,所有这些,都是用十分惨重的代价换来得.这主要表现在:
其一,分裂就意味着天下太乱、兵连祸接、百姓涂炭.每一次分裂,都伴随着激烈、残酷的战争和冲突,特别在分裂的初期,往往是以百姓流离失所、牺牲大量生命和损失无数财产为代价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曾在中国历史上一再出现.
其二,有时,分裂割据固然为思想学术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有利条件,但至少在秦汉以后,每一次分裂割据也往往对思想学术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摧残,如隋代牛弘就曾把秦、新莽末、东汉末、晋末和南朝梁术图书典籍所遭受的五次毁灭性破坏称为“书之五厄”.事实上,在烽火遍地、战祸连年的情况下,学者的生存都成问题,发展学术就可想而知了.像蒙古、满族等游牧或落后民族进入中原的初期,攻城掠地犹恐不及,也是不可能顾及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的.
其三,分裂时期虽然也不排除对峙政权之间和平交流的可能,但总体而言,分裂则更多的表现为阻隔和对抗,不仅成为不同地区间彼此交流的巨大障碍、而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还失去了统一状态下各地彼此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
分裂的消极影响不止上述几点.应该说,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域,分裂的消极影响是类似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因此,目前我们之所以竭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结束分裂局面,也是因为分裂局面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二)统一的意义
统一对于社会进步的巨大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
其一,统一局面是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历史上,盛世局面往往出现在统一时期,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代的“仁宣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等.
其二,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有利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促进和交融,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三,统一时期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边疆开发活动.比如在中国历史上修筑的万里长城、开凿的大运河以及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许多文化遗迹.而且,统一时期可以组织人力开发边疆,如秦朝时,北方人不断南迁,江南、岭南得到开发;元明清三代,大量人口迁往边疆地区,西南、西北、东南诸地得到了开发,尤其是1860年清朝开放东北,大量的内地人外迁东北,开发东北,最后建立广袤的东北三省等等,这都是统一的好处.
其四,统一国家利于文化建设的繁荣.如大型图书的编纂,唐修“八史”,宋有“四大类书”,明有“大全”系列、《永乐大典》,清有《四库全书》,等等.再如文学方面,中国文学的华美乐章也往往出现在统一王朝,形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高峰,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文化建设和繁荣局面多集中在统一王朝.
最后,统一国家能为赈济灾荒、抵御外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等等.
当然,统一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例如统一的政权,往往控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像秦时的“焚书坑儒”、汉代的儒学独宗、明清的文字狱、明代的八股取士等,即是如此.但是,昔日的历史表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带来的,而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因此,我们对统一行动及统一时期的消极方面的批判并不否定统一本身的意义,而对分裂社会中某些积极因素的肯定也绝不意味着对分裂本身的赞颂.
总之,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颇大,正如前辈史家白寿彝所言:“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这是极为难得的.文明恰似江河,如果渊源深远,那末只有在前进的流程中得到足够的川流的汇注,才有可能越来越宽阔、丰富,形成不竭的长流.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是有密切关系的.”
8.
西晋是亡于宗室太强,天子太弱,酿成八王之乱,并且简单地把胡人内迁,却没有妥善解决民族间矛盾,导致灭亡.
9.
①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10.
1.推行均田制
2.整顿吏治
3.迁都洛阳
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11.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官有实授、遥授之分.职事官与散官及阶、勋、宪衔、封爵、食邑户数等配套.
12.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又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大力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兵权、收回财权与行政权归中央.
13.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管理大都地区;其他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1. 结束了唐朝后三个多世纪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的大统一,版图超过了汉唐,是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中国今天的疆域是元代基本上定下了轮廓.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尤其是西北方面伸展到了难以计算里数的地方.
2.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君临全国的王朝.
3.对新疆,西藏等地进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辖,西藏首次进入中国版图.[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4.中国现在的省制发韧于元代的行省制度.
5.对外关系发展,扩大了中国人视野,促进了中国社会变化.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的天下“梯航毕达,海宇会同”,朝出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
6. 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容,对中国及广大亚欧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7. 成吉思汗为古代军事史写下了独特的篇章,忽必烈军队从北往南,越过大渡河,大雪山和金沙江,完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创举.
8. 中原地区长期遭到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原文明保存和延续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9. 包容多种宗教,忽必烈说全世界崇奉的预言人有四(基督,穆汗默德,摩西,释迦牟尼)我对这四人都致敬礼[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0. 1332年造的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火炮,其他手工业生产提高
11.发达的海道漕运,庞大的船队航行于东海,黄海和渤海的海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南北大运河畅通无阻,浩浩荆吴船,日夜行不已.
12.元大都是全国的商业中心,交通中心
13.兴旺的海外贸易,贸易国由宋时的五六十个发展成140多个,东到日本高丽,西抵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14.创制和推行八思巴字,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库藏中的一块闪烁着奇异光彩的瑰宝.
15.巧思绝人,度越千古,从此大科学家郭守敬的月球山,郭守敬星运行在浩茫的太空中.[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6.充满草原气息的《蒙古秘史》,被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作品.
17.产生元曲,独创元杂剧,大剧作家关汉卿,西域文人萨都刺等一代名流.
18.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是哥伦布决心出航的一大诱因.
19.道教始祖丘处机称成吉思汗为: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
14. :(1)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挥.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并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构成皇权专制的可靠支柱.这一措施具有独创性,表明皇帝对自己的统治缺乏信心.它的出现,标示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3)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4)废除行省,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政.三司是朝廷在省里的派出机关,互不统属、分权鼎立,互相控制,遇有重大事宜,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部院,从而便于中央垂直领导,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其结果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这些措施的核心是加强君权,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
15.统一局面稳固,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民间的传统思想观念.
16.西藏:元朝设置了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成立地方军政机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辖管理民政的十三个万户府、千户所等;在西藏有军队驻守西藏地区的东部边缘.
明朝在今西藏中部和东部分别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兼理民政;并赐予当地宗教领袖各种封号.
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
东北:元时建辽阳行省
明时建奴儿干都司.
清时分黑龙江将军辖地,吉林将军辖地,盛京将军辖地.
台湾: 元时将台湾称为琉球,归福建行省管理,后归江浙行省管理.
17.
1.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和其他文明的交往并不是很多.
2.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喜欢扩张,所以也使文明的交流很少.
3.中国历史上被外来文明侵入的次数不多,而且由于中国文明的先进性,使得外来的征服者也最终被中华文明所同化.
4.最重要的是中华文明长期的先进性,早早就确立了自己先进的正统思想,也使外来文明很难影响中国.

我晕死,没教参啊,,,

我喜欢秦始皇!

历史老师啊

我还以为17道选择题呢!这么多大题,你自己想去吧,回答的都TM有病

不懂

第十题回答错了 问的是汉化改革的内容 查百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