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象”的作文1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2:10:25
关于“想象”的作文10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10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1000字

关于“想象”的作文1000字
我来告诉你啥是想象
一.定义:

1.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也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2.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也可理解为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例如:不难想象/想象不出.
3.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
[编辑本段]二.类型:
a.想象可分为不随意想象和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和计划而产生的想象.梦是不随意想象的极端情况.随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想象则不仅再现现成事物,而且创造出全新的形象.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存在于整个过程之中.即作家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调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进而形成新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童话创作离不开想象,而童话创作中的幻想形象就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让儿童多读童话作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c、普通心理学内的分类

1、无意想象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
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
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
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有意想象的分类

(1)再造想象
含义: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意义: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基本条件:
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二是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两个特点:体现了个人的憧憬或寄托,不与当前的行动直接联系而指向于未来.具有积极意义:积极的幻想是创造力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科学预见的一部分;是激励人们创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个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理想与空想:
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可能实现的想象.
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编辑本段]三.相关词
想象力: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
PS. 易混词:“想像”.这里的“像”是错误频率最高的别字之一,为规范汉字使用,至少要从“想象”开始.
[编辑本段]四.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
1、粘合(或称比拟)
粘合就是把两种或以上本无关系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
2、夸张
夸张是故意增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他们变形,《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就是经典的例子.
3、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编辑本段]五.想象原理和控制方法
人们为什么可以“想象”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又要怎么控制“想象”的东西?
●这是因为,人们想象事物时,其实是用各种“类别”的“感子”(感觉到最小微粒)在“组合”,并“模拟”事物的,而这些组合多种多样,所以,当然也可以“组合”出本来没有的事物了.
客观证明:
◆近代心理实验也证明了:人们在思考和选择事物时,与各种类别相关的脑区域的活动变得激烈.
◆其实也可以从人类语言中看出:人类所有的文字都是描述各种“类别”的,但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可以描述一个单一的事物;既然人类的语言就是由各种类别组成的,那么人们的思维工作,当然也是依赖各种类别的.
控制想象结果:
●在这些“组合”中“属性”的组合最为明显,比如:先想象一个“塑料杯子”被一个“烟头”给“烫”到的样子,结果肯定是凹了进去;而现在,您赋予这个“杯子”于“钢铁”的“属性”,然后再“想象”用“烟头”去“烫”它,是不是出现了杯子不再“凹”进去了呢?
●所以就可以用“属性赋予法”来控制各种想象的结果.
◆使用逻辑:所有的“功能”,只是不同的“差源”在不同的“位源”上通过不同的“形源”所产生的“拼源现象”;所以,就可以在“差源”、“位源”和“形源”上进行各种组合“推理”和“实验”.而“思想意识”中所谓的“形源”(形体资源,包括具体和抽象)就是“感子”(感觉的最小微粒),再深入一点,可以发现很多“感子”都是事物“属性”的“感子”,最后实验得出以上的事实.
[编辑本段]六.运动想象工作原理
为什么人们可以想象到一个运动着的场景?
●这就好比看“电影”,其实“电影”是由很多个“静止”的画面“快速替换”而是人们感觉到“动”的.而人的大脑也一样,只是把那些连续的“感子”(感觉的最小微粒)“快速替换”让人感觉到“动”,但不一样的是,人可以让整个“动画”的过程的“感子”同时出现,形成一个“轨迹”,而“电影”却不行,它总是要将原来的画面替代掉.
●为什么敢说大脑“动画”的原理和“电影”一样?因为人“清楚的感知”事物是要一定的时间的,而这段时间就好比是在“拍摄”一个“静止”的画面,而“拍”的“次数”多了,“时间”快了,自然也就“动”起来了.而这些“静止”的场景多了,想象的时候自然也可以“调用”,并拿来当“电影”播放了.
◆使用逻辑:所有的“功能”,只是不同的“差源”在不同的“位源”上通过不同的“形源”所产生的“拼源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差源”、“位源”和“形源”上进行各种组合“推理”和“实验”.而一个图像的“感子”刚好就充当一张胶带的“底片”,作为“形源”(形体资源)进行拼合.
[编辑本段]七.让想象内容更真实
要怎么让“想象”里的事物,变得更真实?
●只要使“虚拟情节”尽量“模拟”出“现实情节”,就可以使“虚世界”里的东西都变得很有“真实感”(如梦境里的情景就很有“真实感”).
●案例:如果您要是一个“虚世界”里的“苹果”变得更有“真实感”,那么就请您“想像”用“手”去“触摸”这个“苹果”并“感受”其各个部位的“触觉”;想像“光线”照射在“苹果”上,并“感受”由此带来的各种“视觉”;然后想像将这个“苹果”放入“嘴巴”进行咀嚼,并感受其“味道”以及“嘴巴”内的“触觉”;还可以“预测”一下,自己吃“苹果”时,周边人“表情”等.这个时候,那个“苹果”是不是变得很“真实”了呢?
◆使用逻辑:所有的“事件”都属于“引导存在的事件”,我们简称为“导件”,要更好的完成一个“导件”,就应该从其“导素”(导存要素)入手,而要使“虚世界”更有“真实感”当然要研究“感子世界导存”的“导素”了.
[编辑本段]八.想像与身体健康
“想象”中的“事物”,会对人们的“身体”和“现实知觉”产生什么“影响”?
●“大脑虚拟世界”虽然很多时候是“模拟现实世界”,所以对于“现实世界”来说是“虚幻”和“不影响”的,但对于人们的“神经知觉”来讲却是会产生各种“现实结果”的.如:和“喜悦”、“舒适”有关系的“感子”是会带给人们“喜悦”、“舒适”的感觉的.而与“悲哀”、“痛苦”有关系的“感子”也是会引发人们相关的“反应”的.而这些对于人们“身体”和“知觉器官”来讲是“真实存在”的.
●案例:当人们想像到美丽的“花朵”、“草原”、“瀑布”时,我们就会有“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人们想像的内容并不“真[1]◆使用逻辑:自然万物都是“源层”(资源层)与“拼层”(拼合层)的不断“周而复始”而形成的,这就是“拼源质”;而“源层”与“拼层”的关系很特别,那就是:它们的“日常活动”往往“截然不同”而且几乎不会“互相影响”!就像“原子”的“活动”与“细胞”的“日常活动”是“截然不同”且大多时候并不“互相影响”的;但还有些时候它们又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如果用“储空”(存储空间)的角度来看“拼源层”的话,那么可以“互相影响”的地方,就称之为“储空门”,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某个“储空门”影响到其他的“储空”!这就是“感子”可以影响到“身体健康”的“本质基础”.
[编辑本段]想象的作用
1.补充作用:对人类认识活动的补充
2.预见作用:预见活动结果,指导活动方向
3.代替作用: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需要
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圣斑现象”:在欧洲的中世纪,发现有一些患有歇斯底里症的病人,当他们想到耶稣基督受难的痛苦时,其手掌和脚掌上就会出现瘀血或溃疡的症状,形同自己受到同样的酷刑一样.
“念动现象”:又叫意动现象,很普遍:
当人们手拿一根系着重锤的直线,闭上眼睛想象重锤作圆周运动时,会发现重锤真的转动起来了.
如想象举重时,会感觉到肌肉的紧张,并能记录到肌肉相应的生物电活动;想象视物引起眼动.
想象不仅可以改善个体的身体状况,也能使人体出现病理性变化.如假孕、误诊、被害妄想症等.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