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的强弱有没有单位衡量?突发奇想,什么鹤顶红啊,砒霜啊,哪个更毒呢,有没有单位衡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03:11
毒性的强弱有没有单位衡量?突发奇想,什么鹤顶红啊,砒霜啊,哪个更毒呢,有没有单位衡量?

毒性的强弱有没有单位衡量?突发奇想,什么鹤顶红啊,砒霜啊,哪个更毒呢,有没有单位衡量?
毒性的强弱有没有单位衡量?
突发奇想,什么鹤顶红啊,砒霜啊,哪个更毒呢,有没有单位衡量?

毒性的强弱有没有单位衡量?突发奇想,什么鹤顶红啊,砒霜啊,哪个更毒呢,有没有单位衡量?
分类方法一:毒性物质的毒性分为五个等级,下面就这五个等级进行说明.
1.“U”:未知 (Unknown)
“U”这个标识适用于以下几个类别的物质:
①在文献中查找不到有关物质的任何毒性信息,人们对此一无所知;
②有基于动物试验的有限信息,但不适用于人的暴露;
③对已出版的毒性数据存疑.
2.“0”:无毒性
“0”这个标识适用于以下类别的物质:
①在任何应用条件下都不会引起伤害的物质;
②仅在最不寻常的条件下或超大剂量应用时才对人产生毒性作用.
3.“1”:轻度毒性
(1)急性局部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不管暴露的程度如何,仅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轻度影响.
(2)急性全身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人,不管吸收的量和暴露的程度,仅产生轻度影响.
(3)慢性局部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暴露的程度或大或小,仅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轻度伤害.
(4)慢性全身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暴露的程度或大或小,仅产生轻度伤害.
一般来说,列为“轻度毒性”类的物质在人体中产生的变化是可逆的,会随着暴露的终止,经医治或无需医治而逐渐消失.
4.“2”:中度毒性
(1)急性局部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会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中度影响.上述影响可以起因于几秒的强暴露或几个小时的中度暴露.
(2)急性全身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入,产生中度影响.
(3)慢性局部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中度伤害.
(4)慢性全身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产生中度影响.
列为“中度毒性”类的物质会在人体中产生不可逆的同时也有可逆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还不至于严重到危及生命或造成对身体严重的永久的伤害.
5.“3”:重度毒性
(1)急性局部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引起对皮肤或黏膜的严重损伤,会危及生命或造成对身体的永久伤害.
(2)急性全身中毒 物质一次性连续暴露几秒、几分或几个小时,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或一次性服入,产生会危及生命的严重伤害.
(3)慢性局部中毒 物质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引起皮肤或黏膜的不可逆的严重损伤,会危及生命或造成永久伤害.
(4)慢性全身中毒 物质小剂量连续或重复暴露持续数日、数月或数年,通过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能够致死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
美国科学院把毒性物质危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是根据物质的半致死剂量LD50值划分的.
①“0”:无毒性,LD50>15 g·kg-1;
②“1”:实际无毒性,5 g·kg-1 ③“2”:轻度毒性,0.5 g·kg-1 ④“3”:中度毒性,50 mg·kg-1 ⑤“4”:毒性,LD50<50 mg·kg-1.
分类方法二:
【毒性等级划分(针对正常人)】【古代十大毒药】
毒性, 毒药, 正常人, 等级
6级 剧毒 少于5mg/kg 少于7滴
5级 极毒 5-50mg/kg 7滴至1勺
4级 很毒 50-500mg/kg 1勺至1盎司
3级 有毒 0.5-5g/kg 1盎司至1品脱或1磅
2级 轻毒 5-15g/kg 1品脱至1夸脱
1级 微毒 15g/kg以上 1夸脱或2.2镑以上
【古代十大毒药】
★1.断肠草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一年生的藤本植物.其主要的毒性物质是葫蔓藤碱.据记载,吃下后肠子会变黑粘连,人会腹痛不止而死.一般的解毒方法是洗胃,服碳灰,再用碱水和催吐剂,洗胃后用绿豆、金银花和甘草急煎后服用可解毒.断肠草—还有一说是雷藤(《中药大辞典〉)绿豆、金银花和甘草实际上是万用解毒药,同样的还有荔枝蒂、生豆浆等.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2.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另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3.番木鳖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躁、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4.鹤顶红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5.天然砒霜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 单晶晶形为八面体, 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 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 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 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6.砒石为天然产含砷矿物砷华、毒砂或雄黄等矿石的加工制成品.又名信石.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责州等地.商品有红信石及白信石之分,药用以红信石为主.凡砒石,须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或以绿豆同煮以减其毒.研细粉用.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毒性更剧
★7.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
★8.夹竹桃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甙,夹竹桃作用与洋地黄同,干燥的3克就能使人死亡.
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9.乌头,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cm,叶互生,革质,卵圆形,三裂,两则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再3裂,边沿有缺刻.5萼圆锥花序,花瓣2,果实为长圆形,花期6-7月、果7-8月.辽、豫、鲁、甘、陕、浙、赣、徽、湘、鄂、川、滇、贵、都有分布.
乌头这个名称一般指的是川乌头,还有草乌头,一般指的是野生种乌头和其他多种同属植物,比如北乌头(蓝乌拉花)、太白乌头(金牛七)等,是中药学上的名称.
乌头含有多种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卡米查林)、塔拉胺等.
★10.见血封喉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秒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以大鼠服用的致死量来衡量

毒性强弱用致死量来衡量
致死量(lethal dose):能使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这种毒物的致死量。
在给予物质的方法不变时使个体总数的一半死亡的数量,称为半数致死量,或称为50%致死量(LD50),半数致死量应用的最广泛。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

全部展开

毒性强弱用致死量来衡量
致死量(lethal dose):能使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最小剂量,称为这种毒物的致死量。
在给予物质的方法不变时使个体总数的一半死亡的数量,称为半数致死量,或称为50%致死量(LD50),半数致死量应用的最广泛。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在毒理学中,半数致死量,简称LD50(即Lethal Dose, 50%),是描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毒性的常用指标。按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定义,LD50是指“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这测试最先由J.W. Trevan于1927年发明。
鹤顶红
我查阅了一下我爷爷的药理书籍,说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可能是因为红信石是红色的就用了鹤顶红这个名字,传说古时为官者将它藏在朝冠中,必要时用来自杀,方为可信。当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巯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砒霜
砒霜(arsenic),即三氧化二砷,俗名称砒霜或信石,三氧化二砷的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升华。微溶于水,能溶于酸,易溶于碱。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可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到了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提炼很纯净,不再参有硫和硫化物。银金属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的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它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小苏打很相似,所以容易误食中毒。
砒霜的毒性很强,进入人体后能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还能强烈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溃烂、出血;亦可破坏血管,发生出血,破坏肝脏,严重的会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 急性砷中毒症状表现为两种:胃肠型,最为常见。发作时间随量的大小及胃内充盈程度而不同,快的15-30分钟,慢的可4-5小时,一般为1小时左右。开始咽头有灼热感、口渴、恶心,接着出现剧烈腹疼与呕吐,最初吐食物,继之吐黄水,同时剧烈腹泻,初为普通粪便,随后呈米汤样。尿量减少,体温、血压下降,虚脱、昏迷,最后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神经型,较为少见。如一次服用大量砷,可引起重度循环衰竭、血压下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表、中枢神经麻痹。其症状为头晕、头疼,肌肉疼痛性痉挛,迅速不省人事,继而呼吸麻痹,1小时内可死亡。三氧化二砷中毒量为0.005-0.05g,致死量为0.1-0.2g。
砒霜性状
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中文名称】三氧化二砷;亚砷酐;砒霜;白砒;亚砷酸酐
【密度】单斜4.15;立方3.865(25/4℃);无定形3.738
【熔点(℃)】立方278;单斜312.3;无定型315。
【沸点(℃)】457.2
【毒性LD50(mg/kg)】人经口致死量70~180毫克/公斤。

收起

通常是用大鼠服用的致死量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