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 从第一课开始thank.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2 02:03:19
请给我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 从第一课开始thank.

请给我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 从第一课开始thank.
请给我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
从第一课开始
thank
.

请给我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复习提纲 从第一课开始thank.
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1、最后的盛世(明朝建立—鸦片战争前)(明清总体情况和当时的西方发展):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军入关并建立对全国的统治.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西方的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18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国内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大的商帮和工商业市镇.
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但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
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工商业逐渐兴起,手工工场逐渐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思想领域,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从近代科学的诞生到启蒙运动的兴起,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殖民者纷纷开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度.
2、“明修长城清修庙”,这反映了明清2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态度有什么差异?
明朝采取防御政策,而清代统治者认为民族关系的处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采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怀柔政策.
3、 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
A、明朝初年,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官,明成祖时,从中央派官员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直接管理.
B、清朝统治者修建避暑山庄,采用各种方式联络少数民族领袖.
C、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立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管理.
D、粉碎准葛尔和回族贵族叛乱.
E、组织雅克萨之战,签定平等的《尼布楚条约》.
作用:
达赖、班禅系统的确定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与西藏的联系;
改土归流的进一步实施,保证了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
此外,清统治者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分裂势力予以狠狠地打击.
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并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明清对封建专制皇权的加强
明朝 清朝
措施 废丞相,分权六部 设立“东厂”“西厂”“锦衣卫”特务机构 设立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 推行学“四书五经”、写“八股文”的科举考试 社会领域其它方面,如对妇女的束缚等
影响 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影响,加强皇帝的专制统治. 监视、侦察臣民言行,钳制思想,镇压反抗. 军机处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也制造了大量冤案.
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 如:清初的黄羲之,他大胆的批判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5、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如何?(时间、地图上认识到达地区、影响等)——41页自己认识
6、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航海的目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还有一种观点是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伦布航海的主要目的一般都从经济角度来解释,认为他直接目的在于寻找黄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5世纪中叶,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土耳其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使得运往欧洲的商品数量少而且价格贵,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另外,也有人认为,掠夺土地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
规模比较:略
结果影响的比较:
西洋人开辟了新航路,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但是,它所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悄然结束.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1.含义: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展到其他行业,这一演变过程叫做工业革命(第一次).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次).
2.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前提:17世纪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条件:①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商品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3.过程:
(1)工业革命早期阶段—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的新阶段—电气时代
名称 时间 标志(特点 ) 主要技术发明成果和发明人 工业发展领先国家
工业革命早期阶段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蒸汽作为动力)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蒸汽机(瓦特)1782年 英国
蒸汽机车(史蒂芬孙)1814年英国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

最突出特点:电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作为动力) 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1831年英国;发电机(西门子)1866年德国;电动机(格拉姆)1870年 比利时;电灯(爱迪生)1879年美国;飞机(莱特兄弟)1903年美国;电话(贝尔)1876年美国;汽车(卡尔本茨)德国 美国、德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了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英国.
4.电能与蒸汽机相比有何优点?
①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
②电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地方
③无污染
5.工业革命新阶段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
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许多“城市病”,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所以,英国作家狄更斯说“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7.列举工业革命期间两种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
标准化生产方式
流水线生产方式(美国 亨利.福特)
评价: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更加辛苦.
8、科学的世纪指哪个世纪?有什么表现?最主要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指19世纪.
表现: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这一世纪科学研究氛围浓厚,不仅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大学增设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而且形成了专门研究科学的科学家群体.
最主要的突破: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1、 整体世界形成的原因:
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①机器创造出巨大生产力,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把整体世界作为市场
②铁路、远洋巨轮、电话、电报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整体世界形成的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了,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工业革命后,世界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交通便捷又促进了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传播,人口流动也加快了,人们感到地球变小了.
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3、整体世界形成的表现:
①世界基本形成统一的市场,各国商品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流动.
②铁轨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国发展起来.
③人口流动加速,出现了海外移民的热潮.
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工业文明的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
⑤出现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动.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
4、整体世界形成的后果(文明与野蛮相交织):
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促进了工业文明的传播,如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向世界各地传播等.
另一方面,加速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瓜分和殖民掠夺,如侵占土地、倾销商品、掠夺财富等,给落后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以以印度为例)
5.整体世界的形成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强大了,而亚非拉国家更落后.
6、挑战与回应: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广大亚非拉国家积极的回应挑战,试举2例.
①海地独立革命:如海地通过奴地起义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民族危机严重.
内容:政府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仿效西方建立起学校教育体系. 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国民向西方学习,采取了“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意义: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一:屈辱的岁月(屈辱史)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销毁鸦片二百多公斤
(2)意义: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国民族的英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用意: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进行殖民侵略.
(2)结果及影响:清政府战败,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南京条约》内容:中国把香港岛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鉴定《马关条约》.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地话程度).此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马关条约》内容: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极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结果及影响: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悲壮的抗争(抗争史)
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事例:
(1)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抗英
(2)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抗日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抵抗日军(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4)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拯救国家的探索史
(一)为什么鸦片战争中,英国仅以极少的代价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
(1)当西方各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建立共和制国家,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时候,清王朝自大无知,仍沉浸在古代辉煌中.
(2) 朝廷腐败无能
(3)国家经济实力贫弱.
(4)资本主义列强的强大军事优势.
(二)探索的过程:
第一部分:先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的探索:
(1) 林则徐、魏源:
A、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林则徐和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从闭关锁国时期的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原因: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倡导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2)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贯彻)
A、开始时间:19世纪60年代.
B、口号:自强、求富
C、代表人物(洋务派)奕欣 、李鸿章
D、出现的中国近代新事物:
新式海军——北洋海军;
新式航运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新式学堂——北京同文馆;
中国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总理衙门
E、内容:主张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
F、结果: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人们对这场运动大失所望,这也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第二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
(1) 维新变法(主张采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2)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武装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1)维新变法:
①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②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A、时间1898年
B、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C、内容:除了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方外,还主张在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D、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变法失败.
E、失败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就中国,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孙中山建立)
A、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B、性质: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③意义:(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④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⑤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事件(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
⑥教训: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要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
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的含义(或表现):
(1)工业占据主要地位
(2)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3)工人越来越多,工人数量超过农民.
2、什么是城市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城市化.
3、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坏处:带来工业污染与交通堵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4、 如何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1.我们身边哪些生活内容是19世界伴随工业化进程出现的?
生活用品方面: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洗衣机、电风扇
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车、轮船、飞机外出旅游等
生活趣味方面:阅读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参加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
生活习惯方面: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讲究生活质量.
2.现代文明生活源头的表现:
(1)工业革命改变生活:
①物质生活的变化:衣:服饰趋向大众化,简洁实用;食:注重营养和饮食结构的合理,出现了巧克力、果酱、茶叶的大众化;住:出现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行:出现了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②精神生活的变化:教育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休闲娱乐和体育项目的普及.
(2)妇女地位的提高:走上社会,加入劳动者行列、争取平等权利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工业革命就好象一把双刃剑,双刃的意思是什么?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也给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阶级差别,造成社会的不公正现象 .
2.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的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的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空想社会主义者: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 ;
英国:欧文,他的理想社会称为:新和谐公社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理想社会的实现,寄托于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他们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4、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2)为什么能创立:马克思、恩格斯从小就有大志,关心工人疾苦;研究并吸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考察了当时工人的情况,亲自参加工人阶级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意义: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为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困和愚昧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的号角,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强音.
5、 巴黎公社:1871年,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本册知识概览和学习要求】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全部展开

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本册知识概览和学习要求】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P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战。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9)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
(1)内容:P27
(2)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两次会议的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
(2)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P29~P31。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点:
①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②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8、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0月)
(1)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文革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P39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3)影响:P39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影响: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乡镇企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端,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4、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5、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
一、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的肯定,并发表联合声明。见课本P77《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在亚非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①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③使中国赢得参会各国的理解和尊重。
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6、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见课本P81《中美建交公报》)。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终于重返联合国。
8、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9、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简称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11、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②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③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和文化
一、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核技术领域: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②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2)航天技术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成功地将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送上了太空,并进行了太空漫步(翟志刚)。
(3)杰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邓稼先、袁隆平(学习他们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品质,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2、籼型杂交水稻
(1)培育者: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2)启示:知识是最大的财富,也证实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1、“863计划”(见课本P94):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应用: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发电子邮件(E-mail)、通话、购物、上课、看病等。
(2)影响:①正面: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②负面:网络的不健康也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如: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第七单元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迁:
(1)主要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 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未解决温饱。 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 改革开放后有很大变化,人均居住面积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用: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录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2)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的变化:从前的“铁饭碗”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开了步伐。

收起

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