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地区城市气温为什么比郊区气温高?我要写5000字左右的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8:21:06
同一地区城市气温为什么比郊区气温高?我要写5000字左右的论文,

同一地区城市气温为什么比郊区气温高?我要写5000字左右的论文,
同一地区城市气温为什么比郊区气温高?
我要写5000字左右的论文,

同一地区城市气温为什么比郊区气温高?我要写5000字左右的论文,
城市热岛效应 英文名称: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编辑本段]热岛效应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般认为热岛成因有三: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三是城区大气污染拖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 大气污染在城市热岛效应中起着相当复杂特殊的作用.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在城区浓度特别大,它像一张厚厚的毯子覆盖在城市上宛,白天它大大地削弱了太阳直接辐射,城区升温减缓,有时可在城市产生“冷岛”效应.夜间它将大大减少城区地表有效长波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耗,起到保温作用,使城市比郊区“冷却”得慢,形成夜间热岛现象.从城市气象规划设计出发应考虑: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因为人口高密度区也是建筑物高密度区和能量高消耗区,常形成气温的高值区. (3)如北京市位于平原中部,三面环山.由于山谷风的影响,盛行南、北转换的风向.夜间多偏北风,白天多偏南风.因此,在扩建新市区或改建旧城区时,应适当拓宽南北走向的街道,以加强城市通风,减小城市热岛强度. (4)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以上.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 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和使室内空气流通,人们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于降温目的,为此每年需付电费400亿美元.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温度再高还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气温持续高于34℃,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使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 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3.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凤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在风速小于6 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风速大于11 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明显.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止“热岛效应”呢? 一、 从绿化城市及周边环境方面: 1.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街心公园、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2.居住区的绿化管理要建立绿化与环境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斌且建立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以保证绿化用地. 3.要统筹规划公路、高空走廊和街道这些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的地区的绿化,营造绿色通风系统,把市外新鲜空气引进市内,以改善小气候. 4.应把消除裸地、消灭扬尘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除建筑物、硬路面和林木之外,全部地表应为草坪所覆盖,甚至在树冠投影处草坪难以生长的地方,也应用碎玉米秸和锯木小块加以遮蔽,以提高地表的比热容. 5.建设若干条林荫大道,使其构成城区的带状绿色通道,逐步形成以绿色为隔离带的城区组团布局,减弱热岛效应; 二、在现有的条件上,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此外,市区人口稠密也是热岛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今后的新城市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市中心只保留中央政府和市政府、旅游、金融等部门,其余部门应迁往卫星城,再通过环城地铁连接各卫星城. 综上所述,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的确不小,但若能够正确的利用已有的技术,控制城市的过快发展,合理规划城市,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