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如何激怒刘邦?致使韩信被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0:28:02
韩信是如何激怒刘邦?致使韩信被杀

韩信是如何激怒刘邦?致使韩信被杀
韩信是如何激怒刘邦?致使韩信被杀

韩信是如何激怒刘邦?致使韩信被杀
个人观点:1.韩信是军事天才,这种人用不好反为其祸
2.韩信的出道时又萧河月下追韩信,非刘邦一开始就赏识的人才,登台拜将授予大将军迫于无奈.
3.在讨伐6国残余时,逼迫刘邦授予齐王,心中极其不悦
4.垓下之战时让刘邦心存戒备,之后不久夺取韩信兵权.
5.韩信是军事天才,做人庸才,品行不加,韩信得罪小人,有人想报仇.
6.至始至终刘邦都不是很信任韩信,非他沛县刘家帮.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韩信被杀就在所难免.具体看下文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人.不过,之所以这些流氓总欺负韩信,与韩信自己有很大关系.他从小就熟读兵书,学成后总觉得自己是大将之才,常挎一根木剑四处招摇,这种特立独行难免会让那群流氓产生好奇,先是认为与他身份不符,随之而来的就是侮辱.韩信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钻了一个流氓的裤裆,后人称之为“胯下之辱”.
项羽与刘邦纷纷揭竿而起反秦后,韩信跟了项羽,项羽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军事天才,只是让他担任了自己的粮库站长.韩信当然认为自己不是干这个的,于是跑到了刘邦那里.
结果,刘邦也没有看上他.倒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在与他的谈论中发现此人是个天才.楚汉战争前期,刘邦手下的许多人见他总被项羽打败,所以都逃跑了.韩信也逃跑,但却被萧何追了回来,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任韩信为将,韩信正式登上了楚汉战争的舞台.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末,已经被封为齐王的韩信率三十万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将项羽的九万兵马团团包围,项羽仅带二十八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又被韩信的部队追击,项羽在吟诵了几句诗歌后,挥剑自刎,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楚汉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天下已经归刘邦所有,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不承认刘邦是天下之主,还要为项羽奋战到底.刘邦派人告诉他们,项羽已经死了,他们不信,最后,刘邦只好把项羽的人头拿给他们看,鲁国才放下武器,投降了刘邦.
就在与鲁国对峙期间,刘邦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了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件事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刘邦在得到天下后对功臣,特别是韩信的猜忌之心非常重;第二,韩信虽然能带兵打仗,却不善于治军,不然不会让刘邦那么轻松地进入军营,韩信在军队的管理上相当差劲.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就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
此时,韩信是个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他在楚王位上只待了四个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事.有一天,刘邦召见群臣,脸色灰青,漠然地对臣子们说:“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要谋反,怎么办?”
这个告密者到底是谁,司马迁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从种种迹象来看,的确有这样一个告密者,而不是刘邦信口雌黄.韩信此时已经是个光杆司令,刘邦没有必要采用欺诈的手法来惩治他.不过,这个告密者肯定熟透了刘邦的心理.韩信与刘邦其实并不和,早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被项羽围困,急切希望韩信来解救.但韩信却趁火打劫,让刘邦把自己刚攻占下来的齐地奖励给他,而且要封他为齐王.刘邦当时可是咬着牙让韩信做齐王的.告密者很可能从这一信息上吃透了刘邦对韩信并不那么友好.所以,即使韩信没有想造反,由于偏见,刘邦也会认为韩信会造反的.众人都认为告密属实,就商量对策.商量的结果是,不能去###韩信,因为韩信是个打仗的天才,刘邦的臣子中没有这样的天才.
有大臣建议说,既然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古时天子常到各地巡游打猎,借此机会与各地的诸侯相会.南方有云梦泽(湖南益阳以南、湖北江陵以北之地),您可以说到云梦巡游,会见那一带的诸侯,韩信听说陛下到了云梦,按照礼仪,必来见陛下,陛下乘其不备,只用一个壮士就能生擒他.”
刘邦认为,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便向天下发布通告,说要到云梦泽游玩.并专门遣使告诉韩信,让韩信前往云梦相见.
韩信听到消息后,是很犹豫的.他不知是该去还是不该去.据史料记载说,韩信当时感觉到刘邦来者不善.他左思右想,自己到底有什么秘密被刘邦知道了,结果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老乡,曾经追随项羽的大将钟离昧身上.
项羽死后,钟离昧并没有陪项羽去地府,而是逃到楚地,听说好朋友韩信在做楚地的王,就跑来找韩信寻求保护.韩信想都不想,答应下来.刘邦曾发布通缉令通缉过钟离昧,但因为没有告密者,所以毫无消息.
韩信认为,问题可能就在钟离昧身上,大概是有人告密,说我私藏国家罪犯.韩信于是跟钟离昧商量,希望他能老实点,跟自己去见刘邦.
钟离昧苦笑,却又很郑重地提醒韩信:“你若将我逮捕交给刘邦,以此向刘邦献媚,那么,我今天死,你也将随后而亡.”
韩信当时很窘迫,他有点后悔当时收留钟离昧了,既然钟离昧不肯老实与他合作,那么只有杀了他.据说钟离昧自杀前,说韩信:“你真不是一个仁厚之人!”
这话如果放在二人的关系上,的确如此;但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韩信的确是个忠贞之臣.
不过,韩信想错了.当他提着钟离昧的首级见到刘邦,还没有作一句解释,刘邦就一声断喝,武士把韩信捆了起来.然后,就启程回临时国都洛阳.
上车时,韩信不知是哪里来的书生气,喟然长叹:“果然像人们说的那样:‘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当然应该被烹了.”
刘邦可不想让人误会自己是这样一个人,他争辩道:“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抓你,是因为有人告密,说你要谋反.”
韩信无话可说,总之,现存的史料并没有记载,韩信当时有过争辩.到洛阳后,刘邦思来想去,认为韩信虽然要谋反,但功大于过,所以就把他贬为淮阴侯,让他去淮阴好好反省去.韩信无缘无故地被贬,当然牢骚满腹,常常称病不朝.刘邦也不是不理解韩信心中的不服,这位皇帝也是没有办法,所以对韩信的软对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告密者又告发了韩信.
韩信这个人似乎命运很不好,小时候无依无靠,好不容易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只领兵四年就被剥夺军权,然后是被人告发谋反.这次又是被人告发谋反.不过这一次,告密者留下了姓名,这个人叫栾说.栾说的哥哥是韩信的舍人,也就是家臣,很可能是在处理一些事情上不符合韩信的心意,韩信就把此人囚禁起来,同时还声称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
栾说在看望哥哥的过程中,哥哥的处境让他感到了无助.据史料给我们的信息,可以得知,就是在栾说与哥哥见面的时候,这位韩信最信任的家臣把韩信要谋反的消息告诉了栾说,栾说毫不迟疑,为了能解救哥哥,立即向朝廷告密,说韩信要与阳夏侯陈谋反.陈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当时被任命为巨鹿守.公元前197年,陈任代国的丞相.汉朝规定,诸侯王的丞相都由中央政府派遣.不久,他自称代王,联合韩王信、燕王绾举赵代之兵反叛,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征讨,吕后及萧何守卫国都长安.
有一天,吕后慌忙召来相国萧何,把栾说的告密说了一通,最后认定,韩信肯定是和陈商量过谋反的事情.
听了吕后的话,萧何也觉事态严重.经过密谋,两人决定:由萧何去见韩信,诈说叛军已经被刘邦平定,陈已死,诸侯与群臣皆入朝祝贺,也请韩信入朝致贺.
萧何去见韩信,把来意一说,韩信果然跟着萧何到了长乐宫.
结果可想而知,韩信进宫见不到皇帝,只见到了一大批武士,把他捆绑起来.吕后可没有刘邦那么仁慈,连问都不问,就将他杀掉了.
韩信临死前,并没有说自己是否要谋反,司马迁认为韩信的确与陈探讨过谋反事宜:“陈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韩信被杀后,刘邦回到洛阳,听了这个消息后,又喜又叹.至于韩信是否真的要谋反,刘邦没有问.于是,“韩信谋反被杀”就成了历史上的重大谜案之一.那两个告密者也成了历史讳言之人.
许多人对韩信之死表示惋惜,有人认为他在齐王任上时,靠实力就能与刘邦项羽鼎足三分.如果在那个时候不造反,楚王时的光杆司令和淮阴侯时的无兵无卒,“造反”实在是玩火自焚.
不得不说,开国功臣大都不得善终,如果不是一个规律,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汉朝初年,刘邦辛苦奔波,全是为了各地造反的诸侯王.韩信虽然没有造反的实证,但却有造反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刘邦有所顾忌.况且,韩信当初要挟刘邦的事,总不能让刘邦痛快,所以,韩信后来之死是必然的,但却不是必须的.因为有告密者.
如果说第一个人的告密是刘邦搞鬼的话,那么,第二个告密者可是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刘邦当时正在前线拼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个告密者告发韩信.
所以说,韩信如果真的要造反,那么是告密者毁了他;如果他没有想过造反,那么,是刘邦利用告密者毁了他.
告密者在汉朝初年,所能担当的角色恐怕也只限于此.至少刘邦在那段时间忙于剿杀诸侯和与匈奴的对峙,国内百废待兴,他不可能将秦朝的告密制立即继承过来.不过,秦朝的告密制度显然是给了他种种启示,聪明的人往往都能利用告密者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不能因此认为,刘邦是个光明磊落的皇帝,只是因为汉初的政体是郡县封国并存,集权制度还没有被强化到必须要帝王一个人来处理国家大事,所以,刘邦在治理国家的大范围内还不需要告密者.
当专制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有皇帝喜欢告密者了.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用蒯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

全部展开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用蒯通话就是:韩信居人臣之位,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刘老三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有人告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无明确证据,只有把韩信骗来,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韩信因为和萧何的友情,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收起

好像是王力群的楚汉风云有几集专门讲的,百度搜楚汉风云,有视频

完全是刘邦要消灭功臣,看看英布等人的下场就知道